您所在位置:首页>起名知识 >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

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01-12 04:04:31文章类型:原创文章
起名头像
方圆起名网林大师
资深起名专家

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

典故是:

梁大夫有宋就者,尝为边县令,与楚邻界。梁之边亭,与楚之边亭,皆种瓜,各有数。梁之边亭人,劬力数灌其瓜,瓜美。楚人窳而稀灌其瓜,瓜恶。楚令因以梁瓜之美,怒其亭瓜之恶也。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,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,皆有死焦者矣。梁亭觉之,因请其尉,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,尉以请宋就。就曰:“恶!是何可?构怨,祸之道也,人恶亦恶,何褊之甚也。若我教子,必每暮令人往,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,勿令知也。”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。楚亭旦而行瓜,则又皆以灌矣,瓜日以美,楚亭怪而察之,则乃梁亭之为也。楚令闻之大悦,因具以闻楚王,楚王闻之,惄然愧,以意自闵也,告吏曰:“微搔瓜者,得无有他罪乎?此梁之阴让也。”乃谢以重币,而请交于梁王,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,故梁楚之欢,由宋就始。语曰:“转败而为功,因祸而为福。”老子曰:“报怨以德。”此之谓也。

译文

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,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,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。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,各有各的方法。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,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,所以瓜长得很好;楚国士兵因为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,所以瓜长得不好。楚国县令因为梁国的瓜长得好,而对自己楚国的瓜长得不好感到很生气。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(瓜种得)比自己好,于是夜晚偷偷去破坏他们的瓜,所以(梁国的)瓜总有枯死的。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,于是请求县尉,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破坏楚营的瓜田。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,宋就说:“唉!这怎么行呢?结下了仇怨,是惹祸的根苗呀。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,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!要让我教给你办法,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,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,不要让他们知道。”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。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,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,瓜也日子比日子长得好了。楚国士兵感到奇怪,就仔细查看,才知道是梁国士兵干的。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,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,楚王听了之后,又忧愁又惭愧,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。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:“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破坏的人,他们还有其他罪过吗?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。”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,向宋就表示歉意,并请求与梁王结交。楚王时常称赞梁王,认为他能守信用。所以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,是从宋就开始的。古语说:“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,把灾祸转变成幸福。”《老子》说:“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。”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。别人已经做错了事,哪里值得效仿呢!

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

《画蛇添足》是一个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。据说,古代有一个画家,在他画完一条绝妙的蛇后,得到了一位顾客的好评。但是,这时又来了一个顾客,他对画家的技艺提出了质疑,说他画的蛇足太少。

画家感到十分生气,就又在原先的画上画了几只脚。但是,当排名较好位顾客看到后,并没有表扬,反而嘲笑画家并走开了。

画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深刻反省,并下定决心今后不再因为刁钻的人而失去自己的风度和耐心。这就是“画蛇添足”的故事,寓意着要有恒心和不断进取的精神,同时还要耐心待人,以德报怨。

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

春秋时期,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?孔子说:“如果怨恨我的人,我用恩德去酬报他,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?因此,怨恨我的人,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,对我有恩德的人,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。”

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

出自《论语 宪问》。

故事说的是,有人问孔子:“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?”孔子听后并没有直接做出回答,而是反问:“如果用恩德来报答怨恨,又该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?”所以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,用恩德来报答恩德。故孔子主张“以直报怨”,也就是以率直、公正、坦然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对待仇怨,既不为感情所左右,也不存有私心与成见。

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

历史上的李世民与魏征就是一个经典的以德报怨的故事。

一开始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作为太子感受到来自弟弟李世民的威胁,当时作为太子门客的魏征提出刺杀李世民,未被采纳建议。日后爆发玄武门之变,李建成被杀,李世民掌控大权。在听说魏征建议杀害自己的事后,李世民并未伤害魏征而是重用魏征成就一段君臣佳话。

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

1 成语是“以德报怨”。 2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受到了一位强盗的劫持,但他向强盗解释他是一个穷苦的人,没有财宝可供抢劫,强盗心生怜悯,便放过了他。后来这个人听说强盗被抓住了,来到法院为他作证,使得强盗因为他的宽容而得到了轻判。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用善良和宽容去对待别人,能够创造出和平和理解,而以恶报恶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和矛盾。

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

1 成语故事是有的。2 大约在清朝时期,有一个叫做程婴的人,他曾经帮助过一个穷人,但是却因为一些误会而被这个穷人恶意谩骂。3 程婴并没有报复,反而以德报怨,帮助穷人渡过难关。较好终,他的大恩大德感化了穷人,两人和解了。这件事情传扬开来,成为了一句名言:“以德报怨”。

展开剩余内容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