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气
基本解释:
北方的寒气: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
分解解释:
朔 (shuò,)朔 shuò 农历每月初一:朔日。朔望(“朔日”和“望日”)。 始:“皆从其朔”。 北方:朔方。朔漠(北方沙漠地带)。朔气。朔土。
气 (qì,)气 (氣) qì 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 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 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 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 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 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
“朔”,普通话读音为shuò。
“朔”的基本含义为农历每月初一,如朔日、朔望。
在古文中,“朔”也常做名词,表示北方,如朔方、朔漠。
“朔气传金柝”文出自南北朝时期叙事长诗《木兰诗》,其中的“朔”就是方位名词,指北、北方,符合木兰从军,寒冷的冬季赴北方边境作战的情景。
朔风二字连在一起,指北风或寒风。
这里的朔是北方的意思。题目中问到的这句诗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排名较好的乐府诗木兰诗,这首诗作描写了传奇女子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,语言生动,极具艺术感染力,堪称中国古代乐府诗的相对较高成就。诗中这样描写战场上的景象: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意思就是说北方的寒气传送着军中打更的声音,冰冷的月光照在了战士们的铠甲上。由此可见,这里面的朔是北方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