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经》的作者佚名,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,传为尹吉甫采集、孔子编订。
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,每年春天,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,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,整理后交给太师(负责音乐之官)谱曲,演唱给周天子听,作为施政的参考。
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,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。
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,后来只剩下311首(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)。
孔子编纂诗经之后,较好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,是“孔门十哲”、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,他对诗的领悟力较好强,所以由其传诗。
《诗经》为孔子所编定,应无疑问。在这方面司马迁记述甚详:“古者《诗》三千余篇。及至孔子,去其重,取可施于礼义,上采契、后稷,中述殷周之盛,至幽厉之缺,始于衽席……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,以求合